作者:
雕爷
前沿商业理念的布道者、实践者,连续创业者,互联网知名人士,派代商学院讲师,新锐作家,阿芙精油、河狸家、雕爷牛腩、三体空气净化、薛蟠烤串等品牌的创始人,是白手起家的实战派,亦是览书无数的理论家。
简介:
目录:
前言
第1章 幸 存
极限创业幸存术 /
初次创业,你愿付多少学费 /
不妨从 “小业务闭环”入手 /
SanDisk的“零融资”创业 /
外部生态的“节奏感” /
内部现金流的“节奏感” /
“想当然”的预算 /
策略性成本 /
善护念 /
创业念头的去芜存菁 /
价值百万的一条建议 /
想做、能做、可做 /
试读:
在我们公司内部,很多资深员工都听我夸过一个“海口”——赚钱这件事太普通了,即使上市这事儿也没什么了不起。
我和我的核心团队认为,令人兴奋的是把某种商业行为整理成“案例”,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将我们自己总结的商业“方法论”,实践出来,从而印证我们的方法论不仅是管用的,而且是超强的。
我从20岁出头开始创业,又怎能不知创业艰险?一般企业的发展过程如下:
存在→幸存→成功→腾飞→资源成熟
大部分初创企业在五年内会倒闭在“存在→幸存”的路上。所以我说:别羡慕成功人士,因为你没见过那些更多的创业半路失败的人。
我之所以要讲这些,其实是要讲一个关于信心的悖论。
成功的人都很有自信。但自信是何时有的呢?成功前?成功后?按理说,应该在成功前,一个整天怀疑自己没能力、没运气的人,肯定靠不住。但自信有时候也是把双刃剑,因为自信和自满、自傲只有一步之遥。
对创业这件事来说,与信心同等重要的,是激情和想象力。
多数想要创业的年轻人应该问问自己,你的资源是什么?资金?知识?经验?人脉?这些资源,其实根本不值一提。
我身边的朋友,创业有成功的,也有失败的。在我看来,资金肯定不是重要的资源。再多资金,可能几个月就花完了。再少的资金,哪怕几千元钱起家创业成功的也有。的共同点是:没有强烈的渴求和激情,创业失败的概率就很大。
所以,我认为,年轻人创业的资本就是创业激情。
创业这件事,你觉得时机成熟了,你就应该去做。如果非要等万事俱备了才去创业,那个时候激情可能又不够了。
所以,与其先读个MBA(工商管理硕士)再去创业,还不如先去创业,等遇到天花板了,再去商学院读个EMBA(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)。
为什么这样说呢?因为MBA的所有课程,都是在训练人的理性!都是通过严密的逻辑,进行一丝不苟的推理。理性是个好东西,但过度理性,你的想象力和行动力一定会下降。
当然,MBA教育也是非常有价值的。MBA的出路是从事高薪管理层工作。创业好比盖楼,当创业者把房子盖好后,该使用和修缮了,就该轮到MBA出手了。所以,有的企业老板,到一定阶段,既无法自废武功,也无法升级武功,那就去当董事长好了,把CEO的位置交给职业经理人。也就是那些拥有MBA学位的家伙,他们会很小心、很谨慎,也很懂科学的管理。
可是,创业的人,就需要点疯狂的想象力。
MBA不教什么?不教想象力啊!
可创业呢,一没资金、二缺经验,的财富就是你的创业激情和想象力!靠传统招数很难突围,毕竟今天四处都是竞争对手,都是资金充足、关系过硬、实力比你雄厚得多的“霸王龙”。在商业的“侏罗纪公园”里,要发展成新一代“迅猛龙”,就要找到新的猎场把自己养大,而新猎场不能按部就班地寻找,要靠你的“灵气儿”去嗅——MBA课程对此是无能为力的。
对于创业,我有自己的商业逻辑,而且我敢说我的逻辑是经得起推敲、相对缜密的。 当然,商业毕竟是一门学科,而不是科学——科学实验必须可重复,而创业历程,全世界恐怕没有一模一样的。尤其有趣的是,有时候不按常理出牌,反而能成功。
这本书中没有MBA教程里那些繁琐的理论,更多的笔墨放在中小企业主,尤其是那些没多少预算的小企业主(或未来打算创业的人)所关心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