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史学与红学》唐德刚-pdf,txt,mobi,epub,azw3,电子版书免费下载

《史学与红学》唐德刚-pdf,txt,mobi,epub,azw3,电子版书免费下载

内容简介: 本书收录了历史学家唐德刚在史学理论、研究方法和红学方面的十余篇,涉及史学与文学的关系、小说与历史的关系、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、汉字的拉丁化等话题。作者认为,优秀的史学著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……

内容简介:

本书收录了历史学家唐德刚史学理论、研究方法和红学方面的十余篇,涉及史学与文学的关系、小说与历史的关系、海外中国作家的本土性、汉字的拉丁化等话题。作者认为,优秀的史学著作往往也是卓越的文学精品,主张史以文传,避免僵硬执拗地治史。书中细述《李宗仁回忆录》成书过程的篇章,反映出其在口述历史方面的功力,作者对《红楼梦》里避讳问题的讨论和分析曹雪芹的“文化冲突”的文章也颇有见地。

作者简介:

唐德刚,历史学家、传记文学家、红学家。1948年赴美留学,1952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,1959年获史学博士;后留校任教并兼任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馆长,负责口述历史计划中国部分;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、亚洲研究系系主任。

试读:

我是学历史的,自小对文学也很有兴趣,记得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一次“章回小说”讨论会上,有一个美国学者列了一堆章回小说书目,大约有四十几部一百多本,他说:“中国作品实在太多了,谁可能把那么多的作品看完呢?”我举手说:“我统统读过了。”他不相信,反问我说:“你怎么可能读那么多书?”我说我在中学读书,没有女同学同我谈恋爱,也没有球可打,更不会滑冰、跳迪斯科,没办法之下,只好看小说了。我对文学大概就止于对这些书的欣赏罢了。所以我只能算是欣赏文学的读者而已,实在不够资格以行家来谈文学,尤其没有资格谈台湾和香港等名作家的作品。我觉得台湾近廿年的文学成就远超过五十年代或三十年代的作家,可惜我因为太忙,对台湾和香港的大批作家的作品看得太少。

其次说到口述历史。口述历史是我的本行,也是我在哥伦比亚大学用来吃饭的工作。

文学与口述历史我既然都有些关系,现在我就把个人的一点体验与看法报告一下。

首先来谈一谈什么叫口述历史。

二、什么叫口述历史?

我写过几本口述历史,加起来可能销了一百多万本,而且现在仍继续出版。而什么叫口述历史呢?有人问我:“你的口述历史是不是胡适先生讲,你记,就成了?”“你怎么能记那么多呢?”另外,我写李宗仁的口述历史,他们也说:“你怎么写那么多呢?”我的回答是:“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的历史,而是口述史料。”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,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,另外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。写李宗仁口述历史,更麻烦,因为李先生是军人,他连写封信都要找秘书,口述时也随便讲讲,我必须细心地找资料去编、去写、去考证,不明白的还要回头和他再商讨。而他是大司令官出身,他讲的话习惯上就是命令,有疑问反问他时,他都说:“没错!没错!”我说:“大概有点错吧?”他立刻又说:“没错!没错!”我想我以前当兵最高的阶级只是个少尉,而他是上将,以一个少尉来指挥上将是很难的,所以我只好慢慢地想法子说服他,把一些不清楚的问题反复问他,结果他说:“有书为证,没问题!没问题!”于是拿了一大堆书给我看,结果都是稗官野史一类的书,我说:“你们做司令官的,如果情报不正确的话,像台儿庄等战役就没法打胜仗了,我们搞历史写文章的也一样,如果情报不正确也会闹出笑话来,您刚刚说的这些‘情报’虽然有书为证,却也可能是‘假情报’。”他说:“有点道理!有点道理!”费了不少工夫,才慢慢地进入状况。不过李宗仁的口述历史,统计起来,大概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他口述,百分之八十五是我从图书馆、报纸等各方面资料补充与考证而成的。所以所谓口述历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写就能完成的,而是口述部分只是其中史料的一部分而已。一般而言,大学者的口述史料大概有百分之五十、六十,非学术人士的口述史料只有百分之十五、二十左右。所以口述历史与一般史料有何不同?大概可以这样说:口述历史是活的史料,其他史料是死无对证的,口述历史可以慢慢谈、慢慢问,可以加以补充改正,而其他历史就不能如此。

扫码关注“听风读书屋”免费下载电子书

扫码关注“听风读书屋”免费下载电子书

公众号回复数字“3067”或书名“”自动弹出下载地址

提示,点击上方红色字可直接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