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
卡伦•霍妮(Karen Horney),德裔美籍心理学家、精神病学家、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及社会心理学先驱。霍妮对正统精神分析学的修正,主要表现在她以文化决定论取代了弗洛伊德的生物决定论,并由此创建了“社会文化学派”这一新的精神分析流派。其主要著作有:《自我分析》《女性心理学》《精神分析新法》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《神经症与人的成长》《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》等。
简介:
我们是真的喜欢一个人,还是觉得喜欢他是因为应该喜欢他?看到亲人离世,我们是真的感到悲伤,还是只是习惯性地表达哀悼?我们真的想成为一名律师或医生,还是仅仅因为这个职业受人尊重,待遇优厚?
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指出,由于社会文化塑造的人总是与我们想要成为的人背道而驰,这些主导我们生活的基本冲突就产生了。为了解决这些冲突,我们不仅发明了理想化的形象来欺骗自己和他人,还通过外化将责任转嫁给他人。我们还根据不同的人格倾向制定了一系列不同的防御策略:顺从型选择“亲近人”,攻击型选择“对抗人”,疏离型选择“远离人”。然而,这些策略更像是微妙的补偿和逃避。它们非但没有消除冲突,反而让我们深感恐惧、焦虑和绝望,无法真诚地从事任何关系或工作,觉得一切都已经固定,永远不会变好,从而在神经症的道路上越走越深。
作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,卡伦霍妮认为每个人.
试读:
在我们这个时代,“认识你自己”已经成了一种口号,但是具体实施起来,却往往流于表面。市面上充斥的心理自助和成功学书籍,更多关注的是励志和人际交往技巧,并没有真正向内挖掘。而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则对人的内心世界做了勇敢而详尽的探索,当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时候,一定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。
本书的作者卡伦·霍妮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、精神病学家以及医学博士,同时还是精神分析学说中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。她反对弗洛伊德用生物性的性欲作为一切行为的驱动力,也反对“攻击本能”的概念。她从弗洛伊德对女性的偏见出发,发现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,并且,与弗洛伊德对人性的悲观态度相比,她认为人有成长的愿望,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,基于此点,她创建了“社会文化学派”(social-cultural school)这一新的精神分析流派。
《我们内心的冲突》早已被引进国内,我接触过其中三个译本,风格不一。我印象最深的是王作虹译、陈维正校的那个译本,其对原著意思的理解很到位。但是,由于这个译本是1990年出版的,距今已有25年之久,其语言风格明显带有20世纪的烙印,不大符合现在读者的阅读习惯。所以,译者觉得有必要重译这本经典著作,以飨新时代的读者朋友们。